基金混合a和c的区别
11
2023-11-17
田七和三七没有区别,田七和三七是一种东西,只是各地叫法不同。三七是一种中药,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三七体重,肉质坚实,外表呈现黄绿色或者灰白色,断面呈灰绿色。三七主要产于云南文山州各县,文山县、砚山县、马关等地。
三七的养护
土壤:三七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栽种前可以在土壤底部加上一些碎瓦片,增加土壤的排水性。
光照:三七是耐阴植物,室内养殖只需要放在明亮处即可,室外养殖需要适当遮阴。
温度:三七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5~20摄氏度之间,夏季温度过高时,需移至阴凉处养护,冬季温度过低则需要移至室内温暖处。
浇水:三七十分耐旱,浇水不需过勤,每个月浇水2~3次即可,雨季可以减少浇水的量。
养分:三七生长期间可适量追加肥料,注意肥料的浓度不能过高,以及不能施未经腐熟的肥料。
田七和三七是同一种药,之所以叫做田七,不是因为种在田里的三七,更不是因为逗田鼠,而是最早的三七产于广西田州(今百色),故称之为田七。至于为何称为三七,有几个说法。第一是因为它大多有三个枝每个枝有七片叶子。第二是认为此物三分喜阳七分喜阴。第三是来自李时珍的,他认为三七是山漆演变而来的写法。源于三七有生肌的作用,如漆粘物。又长在山里,所以称为山漆。后来慢慢演变为三七
田七又名三七;三七为了清楚的能分别出老跟嫩可以分为俩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刚挖出来的时候,这时候也是最嫩的时候。
第二个阶段就是刚挖出来的三七经过处理加工晒干,晒干之后就如果拿跟其他干三七一起搅拌在一起就分辨不出来是不是嫩的三七了,因为干三七根本就分辨不出来老跟嫩。
1、形状不同
野三七多年生草本,高45-55m。根茎匍匐,有结节,并具凹陷的茎痕;根块状纺锤形。茎基鳞片宿存、叶互生,掌状复叶,3片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7cm,无毛;托叶卵形,长约2mm。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
2、采集时期、过程不同
三七在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野三七在秋季挖取块根,除去泥沙及细根,晒干或烘干。
3、生产地不同
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干燥根和根茎。广西田阳、靖西、田东、德保等地也有种植。
野三七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山谷潮湿林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三七
1、野生的三七形状更类似人参。
2、野生的三七皂苷含量比养殖的多。
3、野生者极少,养殖的三七数量多。
4、养殖的是无数头的小三七,野生的三七形状更类似人参。
田七:
野生三七:
三七,中药名。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田七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