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荔枝是什么品种
0
2024-07-23
暴力蝈蝈是铁皮蝈蝈,通体都是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蝈蝈。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铁皮蝈蝈个大,皮坚翅厚,通体青黑色,紫蓝脸,红牙,粉肚皮,白、黄,深褐翅,体色随时间、年龄的增大而加深,其鸣声强劲有力。
1、京蝈蝈:又叫燕蝈蝈。主要指北京山区和郊区的蝈蝈,北京人爱讲究大山的蝈蝈。北京以产黑色大铁蝈蝈著称。
2、冀蝈蝈:河北山区,每年蝈蝈产量大。多为铁皮蝈蝈,紫蓝脸,红牙,粉肚皮膀大翅长蛤蟆音。 间或有少量草白蝈蝈与山青蝈蝈。河北省蝈蝈以保定市易县西山北乡的为主,名气最大。
3、鲁蝈蝈:主要指山东北部为主的地区,鲁蝈蝈又以绿蝈蝈为主,但头项部局部泛红褐色的边纹,但也有个头大点的。也有少量的草白和山青等中等身量的蝈蝈。
4、晋蝈蝈:山西作为主产小蝈蝈的地区,气候有些干旱,多产中小身量蝈蝈,以小个为主的山青、草白蝈蝈以及少量的铁蝈蝈。晋蝈蝈的优点皮实好养,皮粗翅厚,叫声响,但不美观罢了,尤其以宣化蝈蝈最为出名,它耐干旱,生命力特别强。
5、南蝈蝈:生长在中国南方各省的蝈蝈都统称为南蝈蝈。西南四川成都包括长江流域等地的蝈蝈个头较小,比札嘴略大,鸣声也小而尖。总的来说南蝈蝈没有北蝈蝈筋粗皮厚,皮实耐旱,鸣声也不如北蝈蝈那样强劲有力。在南方很难见到北方的大铁蝈蝈。
螽斯。从我自己看来应该是属于螽斯的螽斯是昆虫 “音乐家”中的佼佼者。螽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鸣叫,其鸣声各异,有的高亢洪亮,有的低沉婉转,或如潺潺流水,或如急风骤雨,声调或高或低,声音或清或哑,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
形态特征 螽斯也叫蝈蝈,又称哥哥,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侧扁。触角丝状,通常超过体长。覆翅膜质,较脆弱,前缘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1对听器。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栖息于树上的种类常为绿色,无翅的地栖种类通常色暗。
生物学习性 螽斯科为渐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卵多产于植物组织中,或成列产于叶边缘或茎干上,一般不产在土中,若虫需蜕皮5-6次才能变为成虫。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9月为活跃期。成虫植食性或肉食性,也有杂食种类,多栖息于草丛、矮树、灌木丛中,善于跳跃不易捕捉。有时捉住了它的一条腿,它会毫不犹豫地"丢足保身",断腿逃窜。因此,当你去捕捉时一定要十分小心。雄虫脱皮后3-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常引亢高歌,铿锵有力。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声”和“影”。在民间饲养广泛,深得爱好者的青睐。每到夏秋季节,大街小巷中常可见到骑自行车叫卖蝈蝈的小贩。
饲养方法 饲养蝈蝈并不难,它的食性很杂。在野外,主食植物的茎、叶、瓜果,偶尔也会捕食小型昆虫,甚至斗胆捕捉蝗虫。人工饲养极易,通常用竹丝笼、玉米秆、篾片编织笼为好,并悬挂于通风处,避免日光曝晒。因为它们有相互残杀的习性,故每笼一只,不能混养。在饲养中只要荤素搭配得当,一定会养得体壮善鸣。素食主要喂以柿子椒、南瓜花、葱、毛豆、丝瓜、甘蓝、芋艿、茭白、青菜等。荤食可用蛋黄、肉糜、肝粉等混合喂养。入冬以后,装人葫芦,贴身保暖,通常可以养到来年春节前后。将饲养笼挂在阳台或庭院向阳处,你便可以听到它响亮的鸣叫声,犹如身处大自然。
种类与分布 蝈蝈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约7000种。我国约有百余种,按地域分,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北哥"。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如山东产的称"鲁哥"。北京产的称"燕哥",山西产的称"晋哥"。若按它们的成长期划分,端午节后出现的称"夏叫",声音低弱;立秋后10天出现的称"早叫",体型健壮,叫声洪亮;在晚秋出现的称"冬虫",叫声柔弱。如按它们的体色分,绿色而有光泽称"翠哥",绿色带白的称"白哥",或"糙白哥",紫红如铁者称"铁哥"。若按眼睛的颜色命名者,则有"红眼翠哥", "黑眼铁哥"等。若在野外捕捉的称"野虫",人工繁育者称"孵虫"或"坊虫"。
发音器官 螽斯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它们的"乐器"长在前翅上:在左覆翅的臀区具一略呈圆形的发音锉,锉周缘围以较强而弯曲的翅脉,中间横贯一条加粗的翅脉作为音锉,音锉上有许多小齿;右覆翅上具边缘硬化的刮器,音锉与刮器相互摩擦,即可产生声音来,由于不同种类音锉的大小、齿数、齿间距都不相同,因而发出的声音也各不同。此外,翅的薄厚和振动速度也影响鸣声的节奏和高低。品种不同,发生的频率也不一样。频率通常在870-9000赫之间。整个夏天它摩擦前翅5000-6000万次。
螽斯为什么鸣叫 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雄虫通过发出自己独特的鸣声(声音通讯),借以寻找配偶,吸引同种雌虫前来交配,进行生殖活动。以此为目的鸣叫是一种多音节或单音节构成的唧唧声,称作"婚恋曲",雄虫往往能连续唱很长时间,并常会有几头雄虫同时高歌,雌虫闻讯赶来,一般选中歌声宏亮者作为自己的"恋人"。声音除了用来吸引异性外,还能起到自卫和报警的作用,当两只雄虫相遇时,便高唱"战歌",面对面摆好架式,摇动着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双方只有后撤才会相安无事。如果周围出现异常或危险,螽斯便发出'警报',警告其他螽斯。
http://cache.baidu.com/c?word=%F3%AE%CB%B9%3B%D0%CE%CC%AC%3B%CC%D8%D5%F7&url=http%3A//zhidao%2Ebaidu%2Ecom/question/1042972%2Ehtml&b=20&a=0&user=baidu#1
1.形态特征
螽斯有时也被称为蝈蝈,又称哥哥,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侧扁。触角丝状,通常超过体长。覆翅膜质,较脆弱,前缘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栖息于树上的种类常为绿色,无翅的地栖种类通常色暗。
2.生物学习性
螽斯科为渐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多产于植物组织中,或成列产于叶边缘或茎干上,一般不产在土中,若虫需蜕皮5~6次才能变为成虫。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9月为活跃期。成虫植食性或肉食性,也有杂食种类,多栖息于草丛、矮树、灌木丛中,善于跳跃不易捕捉。有时捉住了它的一条腿,它会毫不犹豫地“丢足保身”,断腿逃窜。因此,当你去捕捉时一定要十分小心。雄虫脱皮后3~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常引亢高歌,铿锵有力。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的“声”和“影”。在民间饲养广泛,深得爱好者的青睐。每到夏秋季节,大街小巷中常可见到骑自行车叫卖蝈蝈的小贩。
3.饲养方法
饲养蝈蝈并不难,它的食性很杂。在野外,主食植物的茎、叶、瓜果,也会捕食小昆虫,甚至斗胆捕捉蝗虫。人工饲养很容易,通常用竹丝笼、玉米秆、篾片编织笼为好,并悬挂于通风处,避免日光暴晒。它们有相互残杀的习性,故每笼一只,不能混养。在饲养中只要荤素搭配得当,一定会养得体壮善鸣。素食主要喂以柿子椒、南瓜花、葱、毛豆、丝瓜、甘蓝、茭白、青菜等。荤食可用蛋黄、肉糜、肝粉等混合喂养。入冬以后,装入葫芦,贴身保暖,通常可以养到来年春节前后。将饲养笼挂在阳台或庭院向阳处,你便可以听到它响亮的鸣叫声,犹如身处大自然。
4.种类与分布
蝈蝈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约7 000种。我国约有百余种,按地域分,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北哥”。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如山东产的称“鲁哥”,北京产的称“燕哥”,山西产的称“晋哥”。若按它们的成长期划分,端午节后出现的称“夏叫”,声音低弱;立秋后10天出现的称“早叫”,体型健壮,叫声洪亮;在晚秋出现的称“冬虫”,叫声柔弱。如按它们的体色分,绿色而有光泽称“翠哥”,绿色带白的称“白哥”,或“糙白哥”,紫红如铁者称“铁哥”。若按眼睛的颜色命名者,则有“红眼翠哥”,“黑眼铁哥”等。若在野外捕捉的称“野虫”,人工繁育者称“孵虫”或“坊虫”。
5.发音器官
螽斯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它们的“乐器”长在前翅上:在左覆翅的臀区具一略呈圆形的发音锉,锉周缘围以较强而弯曲的翅脉,中间横贯一条加粗的翅脉作为音锉,音锉上有许多
1、翠蝈蝈。绿蝈蝈多生在平原、农田、花生地、豆地、玉米地、菜地等农作物区。
2、黑铁蝈蝈。黑铁蝈蝈又称铁皮蝈蝈,通体都是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蝈蝈。
3、山青蝈蝈。多大夏秋出现,生长在低山丘陵。灌木杂草间及干河谷、荒地、田野梯田之中,体色以灰绿为主,色淡且杂,头项腹腿之色也不怎么统一。
4、异色蝈蝈。蝈蝈体色最基本的是黑褐色与黄绿色,经过长期各地环境的影响与个体变异,又逐步衍生出了很罕见的中间色、过渡色,这就是奇特的异色蝈蝈。
5、红褐蝈蝈。生长在北方燕山山区,红头紫脸,紫红脖项(红前胸背板),褐红腹背,粉红肚皮,紫红腿,红须、金黄翅,前翅侧区(俗称膀墙),鲜绿色,布满翡翠绿斑。
6、蓝绿蝈蝈。采于河北固安大提及鲁北,它是由铁皮衍变而来的,其绿色特殊,通体呈蓝绿色,与一般绿蝈蝈体色有明显的不同。
扩展资料蝈蝈的优缺点
优点: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田间的卫士。蝈蝈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因其鸣叫声比较好听,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重要价值,在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维持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缺点:蝈蝈又以植物为食,不免要破坏庄稼,啃食农作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蝈蝈
1、翠蝈蝈
绿蝈蝈多生在平原、农田、花生地、豆地、玉米地、菜地等农作物区。绿蝈蝈讲究的是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一般绿蝈蝈观赏价值更高。绿蝈蝈翅薄,一般叫声偏高,但鸣声没有黑蝈蝈那样响亮宽厚。
2、黑铁蝈蝈
黑铁蝈蝈又称铁皮蝈蝈,通体都是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蝈蝈。主要生长在北京郊外的山区,又以西山为主。前翅侧区斑黄绿色或黄色,黑青腿,棕须,黑眼或棕眼。体色随时间、年龄的增大而加深,鸣声强劲有力,沉着而稳重,有大将的风度。
3、红褐蝈蝈
生长在北方燕山山区,红头紫脸,紫红脖项,褐红腹背,红须、金黄翅,前翅侧区(俗称膀墙),鲜绿色,布满翡翠绿斑。个头也较大,鸣声响亮。长寿耐干旱,体色极美,实为罕见。
4、金黄蝈蝈
生长在北方的太行山区。褐黄头,蓝脸红牙,金黄翅,惟膀墙(前翅侧区)翠绿,通体褐黄闪金光。鸣声宽厚低沉,苍劲有力,就像金色闪闪的盔甲在闪烁。通体褐黄蝈蝈几十年也难遇一个,甚为稀罕。
5、蓝绿蝈蝈
生长于河北固安大提及鲁北。它是由铁皮衍变而来的,其绿色特殊,通体呈蓝绿色,与一般绿蝈蝈体色有明显的不同,蓝绿头。个体肥大,鸣声响亮,调高音脆。蓝绿蝈蝈更是少见,纯正天蓝更是难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蝈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