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女性生活 2024-10-08 15:07:58

西红柿是明朝时期传入中国,原产于南美洲,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后逐渐传入中欧地区以及中国,现在是我国主要的国菜之一。西红柿又叫做番茄,可以生吃、煮熟吃或者是加工成果酱、果汁等。西红柿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适宜生长在疏松、透气、肥沃的土壤中,土壤pH值在6~7之间。

西红柿的生长习性

温度:西红柿适宜生长的昼温是25~28℃,夜间温度为13~17℃,冬季温度过低时,需做好防护促使,避免植株被冻伤。

养分:西红柿生长期间需及时追加养分,花果期需适量补充磷钾肥,促进植株结果,注意施肥一步过多,施肥后需适量补充水分,促进养分吸收。

浇水:西红柿喜欢湿润的生长环境,夏季水分蒸发快,可以增加浇水的次数,注意浇水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植株根系腐烂。

西红柿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西红柿是从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西红柿,也就是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主流观点认为最早种植番茄的是秘鲁人,但是由于番茄的颜色过于鲜艳,当时被误认为有毒,被称为“狼桃”。

1554年,葡萄牙人把番茄从南美洲带到了欧洲,但是当时番茄只是作为一种奇花异草被栽种于庭院,供人们观赏。番茄开的花是黄色的,没有什么香味,在碧绿碧绿的叶子的衬托下,非常好看。而半熟半生的番茄是黄色或者粉色,成熟的番茄鲜艳明丽,多肉饱满,备受人们喜爱和追捧。

据说,番茄传到英国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情人将一株番茄送给了她,女王非常开心,于是番茄成为了爱情的象征,成为了“爱情之果”。当然这时的番茄还只是一种观赏性的植物,并没有被拿来食用。

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食用番茄的是西欧国家意大利和西班牙,在两个国家人民的尝试后,地中海人民发现番茄并没有毒,且味道还不错颜色又鲜亮,于是就着胡椒、牛油等作料放心愉悦得吃了起来。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来华,他们也将番茄带到了中国。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地方志中有了关于番茄的记载,当时人们将这种植物叫做“西番柿”。番茄传入中国之始也是被视为毒物。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说到“生食之,刺入喉”看见当时对于食用番茄人们还不适应。一直到清代,番茄一直是观赏性植物。

真正被吃,应该是到了清末,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番茄不仅没毒,还可以生吃。之后番茄本土化,和鸡蛋一起炒后,成为了中国人最为常见的一种家常菜。

西红柿在哪个朝代传入中国的?

番茄是明代时传入中国的。

很长时间作为观赏性植物。

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载:“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番茄。

番茄(学名:Solanum lycopersicum),即西红柿,是管状花目、茄科、番茄属的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0.6-2米,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

花序总梗长2-5厘米,常3-7朵花,花萼辐状,花冠辐状,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种子黄色,花果期夏秋季。

番茄原产南美洲,中国南北方广泛栽培。番茄的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

扩展资料

番茄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0.6-2米,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长10-40厘米,小叶极不规则,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矩圆形,长5-7厘米,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裂片。

花序总梗长2-5厘米,常3-7朵花;花梗长1-1.5厘米;花萼辐状,裂片披针形,果时宿存;花冠辐状,直径约2厘米,黄色。

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桔黄色或鲜红色,光滑;种子黄色。花果期夏秋季。

食用

番茄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

番茄的食用部位为多汁的浆果。它的品种极多,按果的形状可分为圆形的、扁圆形的、长圆形的、尖圆形的;按果皮的颜色分,有大红的、粉红的、橙红的和黄色的。

红色番茄,果色火红,一般呈微扁圆球形,脐小,肉厚,味道沙甜,汁多爽口,风味佳,生食、熟食可,还可加工成番茄酱、番茄汁。

粉红番茄,果粉红色,近圆球形,脐小,果面光滑,味酸甜适度,品质较佳,黄色番茄,果桔黄色果大,圆球形,果肉厚,肉质又面又沙、生食味淡,宜熟食。

番茄的品质要求:一般以果形周正,无裂口、无虫咬,成熟适度,酸甜适口,肉肥厚,心室小者。宜选择成熟适度的番茄,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价值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西红柿

西红柿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明代时传入中国的。

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因为色彩娇艳,人们对它十分警惕,视为“狐狸的果实”,又称狼桃,只供观赏,不敢品尝,后来一个画家,在画西红柿的时候,饥渴难耐,实在忍不住才吃了一个,从此以后西红柿才进入到餐桌之上,西方人叫做番茄。

西红柿向外传播始于1523年,最开始从墨西哥传到了西班牙、葡萄牙。西红柿大面积传播始于1575年,英国和中欧各国都能看到西红柿。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

传入中国之后,因为跟我国的柿子外形相似,所以我们称之为“西红柿“,而今它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品。

扩展资料:

中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由于番茄果实有特殊味道,当时仅作观赏栽培。

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始有栽培食用。中国栽培番茄是从5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

据记载,十六世纪,英国有位名叫俄罗达拉的公爵在南美洲旅游,很喜欢番茄这种观赏植物,于是如获至宝一般将之带回英国,作为爱情的礼物献给了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以表达爱意,从此,“爱情果”、“情人果”之名就广为流传了。但人们都把番茄种在庄园里,并作为象征爱情的礼品赠送给爱人。

过了一代又一代,仍没有人敢吃番茄。到了十七世纪,有一位法国画家曾多次描绘番茄,面对番茄这样美丽可爱而“有毒”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于是产生了亲口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念头。他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觉得甜甜的、酸酸的、酸中又有甜。

然而,躺到床上等死的他居然没事,于是 “番茄无毒可以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

从那以后,上亿人均安心享受了这位“敢为天下先”的勇士冒死而带来的口福。到了十八世纪,意大利厨师用西红柿做成佳肴,色艳、味美,客人赞不绝口。番茄终于登上了餐桌。从此,番茄博得众人之爱,被誉为红色果、金苹果、红宝石、爱情果。

花语:敢于尝试,虽然平凡弱小,但却富有勇气,只要有理想和耐心,小小的力量也可变成大大的光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红柿

西红柿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西红柿又名番茄,番茄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

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在中国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1621年王象晋的《群芳谱》又再次肯定了番茄的来源,以后的人们都笃信不疑。

扩展资料

西红柿的营养价值:

西红柿还颇得古今医家赏识,其性微寒味甘酸,生津止渴,凉血养肝,清热解毒,治疗高血压、坏血病,预防动脉硬化、肝脏病等。

《陆川本草》载,西红柿 “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高血压患者,连续半月在清晨空腹吃两个西红柿,有降压作用。以西红柿代水果每天吃2-3次,两周后治牙龈出血见效。西红柿汁与西瓜汁各半杯,混合饮服,退热止烦渴。西红柿汁与甘蔗汁或山楂汁混合饮服,治胃热、口干舌燥。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西红柿

番茄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番茄是明代时传入中国的。很长时间作为观赏性植物。

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载:“番柿,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直到清代末年,人们开始才开始食用番茄

番茄的食用部位为多汁的浆果。它的品种极多,按果的形状可分为圆形的、扁圆形的、长圆形的、尖圆形的;按果皮的颜色分,有大红的、粉红的、橙红的和黄色的。

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