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上的爱情叫什么

情感故事 2023-03-22 11:21:07

近年来,“柏拉图式爱情”成为人们口中常的描述爱情的词语。

其大致意思是,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精神上的纯洁爱情,反对肉体的接触和欲望。人们常常将其与异地恋、网恋等等所谓的“精神恋爱”相联系。

稍微熟悉古希腊历史,或者柏拉图思想的人,也会认为是男性间的同性之爱。但事实上,这是对柏拉图关于“爱”哲学思想的一种曲解。

最早提出“柏拉图式爱情”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者”马尔西利奥·费奇诺。

他认为爱情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渴望与思慕,这也使得后世一提到“柏拉图式爱情”就想到了精神恋爱,认为这是柏拉图所提出的爱情模式。

其实,柏拉图对于“爱”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同性或异性之爱。

并且将爱提升到了哲学的层次,认为“爱”是对“美”或“善”的永恒追求。接下来,就让我们真正走进和了解,古希腊大哲学家所认为的“爱”,究竟是什么?

一.一场关于“爱”的酒会

柏拉图对于“爱”的观念,大多表现在他的著作《柏拉图对话集》的《会饮篇》中。柏拉图通过酒会上,众人对于爱与爱神的讨论,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这场酒会,其实是一场庆功宴,悲剧剧作家阿伽通为了庆祝自己的作品获奖,特别邀请了几位朋友到家中庆祝。

举行完仪式后大家围在桌边,却都犯了难,原因竟是酒量最大的包萨尼亚、厄里克希马库斯与阿伽通昨天晚上已经宿醉,现在仍晕晕乎乎,无力再狂欢一晚。

于是众人提出,通过讨论问题来消遣聚会的时光。

修辞学家斐德罗表现得十分积极,他指出,诗人们、智者们对于各种神灵都有赞颂之语,但对于伟大的爱神——爱若斯,却从无一人赞扬过。

他提议,这次酒会就用来为爱神祝颂词,大家一起讨论爱神与爱。于是,一场伟大的关于“爱”的酒会,就在古希腊的智者间展开。

古希腊陶瓶上的酒会图画

斐德罗、包萨尼亚、厄里克希马库斯、阿里斯托芬、阿伽通、以及苏格拉底,六人依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由浅入深的表述,其实也正是柏拉图思维逻辑的进展和思考的深入。

整个酒会的讨论有三个阶段,首先斐德罗、包萨尼亚、厄里克希马库斯三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讨论了爱的对象和爱的差别。

之后,阿里斯托芬、阿伽通两人将对话深入,讨论到了爱的品质。

最后,苏格拉底将对话引导向最高潮,他不仅反驳了阿伽通的观点,更是将“爱”从具体上升为抽象,从单一的爱中,概括出了爱的本相。

二.高尚与卑鄙的爱

前五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到,他们在讨论着有差别的爱,也就是高尚与卑鄙的爱。

而这种爱,又与同性之爱与异性之爱相联系。这其中,包含了许多我们当今对“柏拉图式爱情”的理解。

“一个年轻人最高的幸福无过于有一个钟爱自己的情人,情人最高的幸福无过于有一个年轻的爱人”。古希腊盛行男子同性恋的风气,其中,年龄较大的男子钟爱年龄较小的少年,前者则被称为情人,后者被称为爱人。

情人与爱人的关系十分复杂,他们可能是师生关系,有可能是朋友关系,总之相互爱慕与欣赏。

这种同性恋风气盛行的原因大概与古希腊社会,女子地位低下,较少出现在公共事务中,以及男人们的并肩战斗所培养的情谊相关。

在这样的情人与爱人的关系中,较为年老的一方实则起到了对少男的教育作用,引导他们获取道德与知识。

例如苏格拉底和阿尔西比亚德,两人年龄相差巨大,但阿尔西比亚德仰慕苏格拉底的才学,便将其奉为导师与爱人。

而女性则缺乏知识,在公共生活中缺乏话语权,对于看重精神“美”,以及思想道德交流的古希腊人来说,同性之爱在精神生活中自然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帕特农神庙

但这,并不是柏拉图对于“爱”观念的终点,从同性的“精神之爱”中,酒会上苏格拉底道出了爱的本相。

三.爱神的隐喻——对“美”永恒的追求

苏格拉底发言之前,用他那特色而又近乎令人讨厌的方式,反驳了阿伽通认为爱神是完美无缺的论断。接着,借用一位名叫狄欧蒂玛的女子之口,他讲述了爱神的来历——对“美”永恒的追求。

爱神是爱着美好的东西的,但一个人所爱的,正是他所缺少的、没有的东西,那么爱神不正是缺乏爱吗?

如果爱神并非完美,那么他又是丑恶的、坏的东西吗?显然并非这样,那么爱神到底是什么?这或许要从爱神的诞生讲起。

在一次诸神的聚会上,丰饶之神波若因多喝了几口琼浆而昏昏睡去。此时,贫乏女神贝尼亚路过,她十分贫乏,所以想和波若生一个孩子。

于是他们结合在了一起,并生下了爱之神——爱若。就是这样,爱若结合了丰饶和贫乏的双重特性。

他时而像他母亲一样,不修边幅,赤着脚,无家可归,这世间的美好仿佛他都不曾拥有。但他又继承了其父的属性,总是会时常活跃起来,寻求着世间美好的东西。

纵使他会常常失去一切,但他永不放弃。原来如此,爱神是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东西,他不是一般的神,他是一个精灵,一个介乎于人和神之间的东西。

就像被爱者和求爱者的两面,爱神自身就是介于美—丑、善—恶、有知—无知之间,是丰富和匮乏的统一。爱是对于“美”永恒的追求!

柏拉图

我们常常所感受和追求的,或许是一个“美”的形体。但却不能停止于此,如果继续往前走,会从这一个美,发现一个类型的美。

从一个类型的美,不断接受“爱的教育”,会发现所有的美,最终,我们所爱的,其实是“美”以及“善”本身。

从人生的最初阶段,我们可能会对首饰、财宝、容颜美好的少年神魂颠倒。

跨入下一个阶段,他们或许会变得不值一顾,发现他们中所共有的一种精神,这时男性之间的“精神之爱”变得更为重要。

古希腊诸神

不同于神,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肉身终有一天要灰飞烟灭,那么如何使得自己的“爱”永恒存在下去呢?宴会上,苏格拉底也给了我们答案。

对于“美”的追求使得我们渴望将其传递下去。男女之间的本性上的结合,便是肉体上的延续。

更高一个层次,对于品德、名声、高尚荣誉的延续,则需要我们追求知识,并留下为后人所敬仰的成就。

比如荷马留下的不朽诗篇,梭伦制定的伟大法律。到了追求美本身时,自己便与美和善融为了一体,灵魂会永垂不朽

看来,我们是误解了柏拉图。受到他“理念论”的影响,我们自然而然认为所谓的“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纯理性的“精神爱情”。

事实却并非如此,他心中的爱甚至可以让人奋不顾身。柏拉图并不反对肉体之爱,甚至一定程度倡导“同性之爱”。

但这绝不是他对于“爱”这一情感理解的终点。他的爱,早已超越了具体的情感,到达了对于美与善的永恒追求。而这样的追求,在今天这样一个情感泛滥的时代,或许会给予我们一个永恒的方向。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