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素炮就是只睡觉不发生关系吗
3
2023-05-24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但为什么如今很多年轻人却开始“憎恨”自己的父母?
强大的控制欲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其实并非孩子不懂感恩白眼狼,而是爱的方式错误控制欲太强,导致孩子反而叛逆想逃。
《小欢喜》中乔英子因不堪重负,患上抑郁症,情绪崩溃要跳河自杀,她说过:
"我知道你每天给我做饭、给我上课,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给我的爱!”
“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没有变成你们心中的样子!”
那一刻,孩子是绝望的,不仅仅绝望母亲的高压管控和对自己的不理解,更绝望在自己的无能和失败,与其说她对父母失望,不如说父母的爱和激励让子女感受到的是自责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提到过:中国家庭中大多存在一个”功利化的关系“。父母爱孩子,往往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看“你有什么值得我去爱的地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错误地选择可能影响的是一生,尤其在父母自身已经吃过亏上过当的经验下就更加剧了他们对子女的关心。
但这种过度地关注,就会变成一种监视与管控,长期情绪的积压,就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抵触。
父母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父母容易在教育上犯一个巨大的错误,就是希望孩子像机器人,不断信息输入,接受自己希望的指令信息并遵照执行。
一旦子女违背意愿,不按指令进行,他们就会遭受到以“爱”为名义的指责或碎碎念。
然而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还会感觉到窒息,甚至在家庭“爱”的氛围中逐渐情绪扭曲失控。
孩子也会因此将这种无处释放的情绪,转加到父母身上,因此也就是导致了他们对最爱自己父母的恨的起源。
过度溺爱
父母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生活,让子女失去的是感恩的品格,让孩子觉得自己得到别人给予的关心帮助本就属于应该。
同时也让子女失去的是独立生存的能力,从而在自己生活中屡屡受挫后,就会埋怨甚至恨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溺爱。
过分地溺爱看似是关怀,实则是对下一代最大的迫害,严重的公主病王子病,不懂得与人交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旦离开父母的庇护,几乎无法生存。
而待真当无所适从时,孩子对父母有的往往是恨不是感恩曾经事无巨细的安排也关怀。
重男轻女,对其中一个孩子的偏爱
除了80后一代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其他家庭尤其现在开始放开了二胎甚至三胎,因此孩子一多,面临的就是平衡自己的爱。
当被问及父母更爱哪个孩子的时候,大多数父母的回应,都莫过于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样的答案
美国的研究人员也对本国的父母作出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都表示自己确实会存在偏疼自己的某个孩子的现象。
尤其在中国,仍然有部分家庭有重男轻女的理念存在,《都挺好》里的苏明玉,自幼经受着家庭不公平的对待,苏母对两个儿子极尽偏爱,对女儿则尖酸刻薄满是瞧不上。大儿子考大学落选,为了凑钱给他复读,不惜卖掉女儿的房间。
二儿子参加旅游团,就挪用女儿的培训费为其凑钱。而女儿想要买几十元的习题册,苏母却以没钱为由拒绝;在面对女儿想要上自己心仪大学的时候,苏母也强迫她上免费的师范大学。
因此很小的她,就离开家开始了独立生活,母亲死后,她也是最平静的子女,她对父母的冷漠,源于自己多年承受不公后的一种无力对抗。
不管是重男轻女也好,又或者觉得哪一个孩子更需要照顾也罢,当父母一旦出现明显偏袒一方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孩子产生怨念甚至对父母的恨。
体罚式教育
父母在惩罚孩子时,“打”是一种常见方式,但这种行为却是对孩子造成影响最大的一种。
体罚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也会不自控产生恨意,同时体罚会让孩子们觉得暴力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合理方式,因此效仿经营自己的人生与感情,甚至会在未来与同样的方式来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