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生产队的驴都没这么累

情感故事 2023-03-20 15:38:40

我们这个社会是从我们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了的吗?当然不是,特别是近代以来,社会的变迁,堪称沧海桑田。出生在农村的都知道,我们有地,但是我们有地也没几年,就像我们吃饱饭也没几年一样。

昨天叔伯们侃大山的时候小侄女突然插嘴一句:“为什么你们认识那么多人?”

是啊,为什么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好像大家都相互熟悉,村子那么大,过河涉水翻山越岭的,但是他们基本上都认识。

这是一个历史话题,离不开一个词:生产队。

生产队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名词,它诞生于1958年,结束在1984年。在这二十多年间,生产队的工作模式几乎跟你在工厂上班一样。

一个生产队,相当于一个公司,只不过这个公司组成人员是全村劳动人民,有队长,副队长,出纳等,村民们就是社员了。

他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当然,要交公粮。

村民们每天上班,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天亮吃了早餐就去干活,一直到晚上吃完晚饭,还要继续干。这就是所谓的出三勤。

如果是农忙的时候,还可能出四勤,夜晚顶着月光收稻谷。

每个村民干一天活,就是出一工。

每个劳动力记的工分不一样,比如说男劳力大概10~12分,女壮劳力8~10分,还有老人什么的,打打辅助,计分更低了,甚至有一些比较弱的,生产队不要。

大家按照工分领取生活物资,大米啊蔬菜什么的。

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都做。具体干啥,由生产队队长安排,比如开荒地、修河道修路搭桥、养牛养猪种树种菜。

那个时候什么事情都是集体的,自己没有地。所以,那个时候家里能不能吃饱饭,全看你家有多少劳动力。

现在知道为什么家里的老人拼了命都要生儿子了吗?女儿嫁出去,那就是别人家的劳动力了。

我外婆身体不好,有肺病,做不了重活,外公早早就过世了,所以家里的劳动力只有我老妈,那个时候小姨还小。

有好几年,她们家吃喝都靠我妈。糠饼她们是真的吃过!

每天都吃不饱,每天都饿肚子。所以,妈妈永远都舍不得丢弃剩饭剩菜,以前不理解,现在我懂了,饿过。

生产队时期是真正意义的按劳分配,虽然说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相对来说它确实是最公平的一种方式了。

但也有利有弊,人们天天到地里一起劳动,说说笑笑快乐多,社员们的人际关系也好,畅言无阻,无话不谈,人们心情也畅快。

弊端是出工与出力有反差,劳动效率低,生产队当然也会有勤快的和比较懒惰的人,或者说手脚快的,手脚慢的。

1984年,基本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家各户按人口分田地。至此,生产队正式进入历史博物馆。

从生产队到包产到户,是农业生产作业形式的根本性转变,也是农业历史前进的一大步。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高,粮食产量也更高了,农民能吃饱饭,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生产队存在期间,对整个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建国初期,农业税占到了我国财政收入的40%以上。

没有农业基础,就没有我们的工业基础。

直至现在,村里有什么共同项目,都是各家各户出钱出力共同完成的。这就是集体。

我们现在能吃饱饭,吃好饭,就应该感谢那一代人。我们现在能“躺平”,也应该感谢那一代人。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