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性取向是不是双性恋
1
2023-05-24
随着近现代以后工业革命的爆发,能源在人类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科技也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
到了2021年,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与过去全然不同的变化——随处可见的十几口层甚至上百层的高楼大厦,延绵不断的车水马龙,以及包含了吃穿住行方方面面保证了最基础的日常生活活动的智能手机。
除了这些,人类还在不断向外探索广袤无穷的太空,追寻更加深奥的真理。
然而人类虽然对外界的发展已经到了如今的先进模样,还拥有着能够更换重要器官的医学手段,但是对于人类本身的生命和精神的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其中就包括“梦”。
相信一说起“梦”这个词,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绝大多数的科学家都认为所有的人类都会做梦,甚至有不少的人也认为动物同样会做梦。
早在1953年,一位科学家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会发生快速转动的现象,而且隔一段时间就会开始出现。
经过他后续更多的研究,他察觉到很多人在睡着以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夜晚时候这些人的眼珠会持续在快速转动和静止的两个阶段交替循环变化。
也因此,这位科学家将眼珠转动的时期叫做是“速眼动睡眠”,而没有发生转动的时期称为是“非速眼动睡眠”。
这两个阶段的循环大概是在90到120分钟,并且每一天晚上会进行4到5次变化。
为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如果将这些处于速眼动睡眠中的人叫醒,他们有超过80%的可能会回答自己出现了做梦的情况,但其实非速眼动睡眠也有许多人称自己有做梦。
有科学家认为,每一次的循环其实就是一次梦的体现,也就是说人类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可能每晚会做4到5次的梦,只是因为梦的记忆问题,许多人在清醒以后往往会忘掉大部分的梦境。
我国是第一个研究梦的国家,早在很久以前就有《周公解梦》的书,只是因为当时处于缺乏对世界真理的认知,因此这本书中并非是科学性地分析梦境,然而根据梦境的情况来进行预示做梦人的未来。
关于梦代表了什么,笔者认为可以参考一下两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梦是对精神层面的反应。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出现在《周公解梦》的2000多年后,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梦,认为它其实是人类潜意识里对于欲望的追求,是潜意识里的深层表现。
他认为,人是属于动物,拥有着动物的对于欲望的本能,但是在长期的文明社会中一些本能被压抑在了内心,只能在梦中被释放。
在睡眠状态时,我们的主体意识陷入成熟,而潜意识就开始出现在梦中,并且通过伪装自己的方式来向我们表达出欲望和压力。
而另外一位心理学家荣格却不赞同上面的说法,他认为梦其实是集体潜意识的表现,是物种关于集体经验和演化的残留下来的痕迹,可以让人类这个物种可以获得先辈的经验,变得更加完整。
第二种说法则是认为梦是一种预警。科学家们认为梦境可以让人类在大脑中模拟出危险的情况,并获得处理这项危险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弥补人类本身的不足。
根据研究,人类每年大概要做300到1000次噩梦,比如有一些住在海边的人会梦到自己遭遇海啸。
住在山边的人会做出遇到山体滑坡的噩梦,还有一些产妇在刚刚生育完孩子以后梦到婴儿被坏人抱走或者是被小动物叼走的梦境。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其实就是大脑在模拟这些危险,让人们在未来如果真的遇到梦境中的危险的时候能够做出更快更有准备的反应。
做梦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现代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的梦大概有三个划分,也就是噩梦、美梦,以及中性的梦。
但是人本身的美梦是极其少见的,大约只有2%,而80%都是噩梦之类。在生理层面,人们认为做梦其实就是因为大脑皮层的细胞在人类睡眠期间还处在活跃的状态。
根据这些年来的研究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人在睡眠期间,同一个时间点的大脑不同区域的睡眠状态也不一样。
以往我们只知道海豚是通过两个大脑半球轮流休息的方式来获取能量,因此不用睡眠,可以长期保持清醒。
而科学家们通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发现人类其实也会出现类似于海豚一样,部分大脑区域保持相对清醒的状态,而其他处于睡眠的情况。
人类通常所说的梦游其实就是这种区域清醒而大部分睡眠的极端表现,虽然梦游者能够行动,但是他其实处在睡梦之中。
而按照科学层面的解释,梦大概是由于新的睡眠环境,因为不适应而出现,或者是因为不正常的睡眠规律和生活习惯,同时外界的刺激也会引发梦,病痛以及压力同样是诱发梦境的原因。
而被许多人认可的还有“日有所思,梦有所想”,例如有人想念故去的旧人,就很有可能在梦中见到他,有些人想要发财,梦里也可能捡到钱。
梦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人几乎每天都会做梦,几乎占据了睡眠时间的20%。
虽然关于梦到底象征着什么依然存在着一些争议,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做梦本身并非是一件坏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松心情,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做梦其实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