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

情感故事 2023-05-24 18:17:08

父母嘴里有情,孩子才有未来可期,爱孩子,就从好好说话开始。

作者:微笑喜乐(爸妈精读作者)

晚上23:00,楼下又传来一阵阵嘶吼、责骂:

“跟你说多少遍了,还记不住,猪脑子!”

“真是笨死了,这么简单还会错,还有脸玩?”

“你是聋了还是瞎啊,上课梦游去了吗?”

几乎每周,都能听到楼下妈妈这种歇斯底里的骂声,夹杂着孩子的哭声:“妈妈,我错了,求求你别骂我了。”

每每听到,我都会感觉心慌,心脏会一下下揪着,旁人尚且如此难受,那个被骂的孩子呢?他怎么承受得了妈妈这样日复一日的骂?

隔天在楼道里遇见,这个孩子总是低着头、贴着墙根走,唯唯诺诺地跟在妈妈身后,看着就让人心疼。

太多的中国家长信奉“打是亲,骂是爱”,根本意识不到这些话会伤到孩子,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我都是为了你好。

却从来不去思考,父母的指责谩骂,对孩子来说真的是爱吗?孩子心里到底会怎么想?

漫画家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有研究表明,当孩子受到怒吼、辱骂时,情绪上遭受的创伤,可能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相当。

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持续性伤害,会一步步摧毁孩子的内心,孩子会一直活在痛苦中,既感受不到爱,也没有能力去爱。

  • 父母每天一句骂,真的会把孩子骂废

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如果长期、反复用责骂的语言刺激孩子,孩子的潜意识会深受影响,会自我否定,甚至认同父母所说的,原来自己确实太差劲了。

知乎上有个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从小父母就经常骂她:

“你这么笨,以后怎么跟别人竞争啊。”

“光长肉,不长脑子,你有什么用?”

在父母的辱骂和嘲讽下,这个女孩极其不自信,也越来越不爱学习,最后连高中都没考上。

工作后因性格极端,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在任何地方工作都干不满3个月。

结婚后跟公婆相处得也特别差,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结婚半年就离婚了。

她说:“骂我笨,骂我懒,骂我乱花钱,骂我自私不懂感恩,在父母眼里我干什么都不行,既然我这么一无是处,是不是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告诉我们,父母的否定、打击等,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生活在父母无止尽的责骂声中的孩子,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他们变得自卑、懦弱,没主见;性格孤僻不合群;暴躁、容易伤害自己或攻击他人,最后真的长成了父母骂声中的样子。

  • 被“骂”大的孩子,用尽一生疗愈自我

网上有个话题:那些经常被骂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有一个网友的回答尤其令人心酸,她和弟弟从小在母亲的吼叫责骂声中长大,妈妈经常因为小事而用暴力语言攻击他们。

现在的她,虽然经济独立了,但是人际关系一团糟,自卑的她也始终无法打开心门接纳异性;

而弟弟性格忧郁、敏感又悲观,妈妈怒骂的阴影挥之不去,他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妻子正和他闹离婚。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

语言暴力真的很恐怖,它不像暴力一样,会立刻产生伤害,但语言暴力,就像一把刀子,在人的心口上狠狠拉上一道,这些伤口,有些人一辈子都好不了。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三个孩子身上刻了不同的三句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父母的这些嘲讽、斥责和贬低,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是伤疤,更像一种标签,否定了孩子的所有,最后会击垮孩子的世界,毁掉孩子的人生。

一句句骂,就是一根根刺,一遍遍扎进心里,难以愈合,甚至要用尽一生去治愈修复。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温柔对话

心理学中有个“镜中我效应”,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评价和认知,而这种认知,主要通过他人对于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来完成自我评价。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便是孩子对自身最直接的认知。

如果父母的言语是积极与正面的鼓励,孩子也会阳光、乐观;

如果父母的言语是消极与否定的责骂,孩子面临的就是黑暗与无助的困境。

1、用“鼓励”代替“责骂”

浙江宁海中学的赵启琛,刚进高中时成绩并不好,还经常垫底。

高考时却一鸣惊人,以全校第二的成绩,逆袭考入清华大学,被老师和同学称为最强的黑马。

赵启琛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路支持与鼓励他的妈妈。

妈妈从来没有因为成绩不好而责骂他,而是不断地鼓励和支持,给了他最温暖的力量。

给孩子积极、正面的评价,就是向孩子暗示他是一个很棒的孩子,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反,总是责骂、打击孩子,会让孩子得到一些负面暗示,从而走向相反的方向。

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温暖有爱的鼓励会激发孩子的自驱力和无穷潜力。

2、用“接纳”代替“批评”

江苏7岁男孩放学后在家玩耍,将墨水从7楼泼下,染黑了楼下邻居们晾晒的衣服和小区的墙壁。

父母知道后没有骂他,而是带着他挨家挨户道歉,并将染脏的衣服拿回家手洗。

还找了人来清洗弄脏的外墙,同时让儿子在楼下陪着,直到清洗结束,才让孩子回家。

妈妈说:“他力所能及的,一定要让他做,这样才能让他意识到错误。”

很多孩子犯错后,父母习惯性地打骂,其实这样只会传递给孩子一种观念“你不够好”。

父母真正正确有用的做法,是接纳孩子犯错,并且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而非打骂训斥让孩子从此不敢犯错。

就像简·尼尔森说的那样: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如何对待错误,比犯的错更重要。

3、用“理解”代替“愤怒”

陶虹曾经在综艺节目《耐撕爸妈》中说,当孩子有问题时,她和徐峥不会发脾气,而是会跟孩子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解决矛盾。

但是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陶虹回忆说,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当场就发怒,骂了孩子一句。

女儿被吓得一下子愣住了,定定地看着妈妈,不敢说话,也不敢哭。

陶虹看着女儿恐惧的表情,意识到自己反应太大了,如果连妈妈都不能理解包容她,那世界上谁能包容她?

第二次女儿又不小心把东西打碎时,陶虹没有指责,而是轻轻抱着女儿安慰她:

“害怕了吧?没事的,没事的。”

这时候女儿终于放声哭了出来,因为妈妈的理解,让她得到了踏实的安全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当中,父母好好说话,孩子才会认真听话。

父母话语里有爱,行动里有温暖,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力量源泉。

生活中,我们都讨厌口无遮拦、对他人总是挑剔、否定的人。

因为这样的人传递的都是负能量,与他们在一起,自己也会被消耗,容易变得消极。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说: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能平等交谈,并且使用的语言才是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语言的能量是巨大的,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深远,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

父母积极温暖的语言,像魔法棒一样会照亮孩子的生命,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而攻击伤害性的语言,只能让孩子伤痕累累,甚至毁掉人生。

父母嘴里有情,孩子才有未来可期,爱孩子,就从好好说话开始。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